古人很早就發現夢境與健康的關聯,《黃帝內經·靈樞》系統記載:"肝氣盛則夢怒,肺氣盛則夢哭,心氣盛則夢笑恐畏,脾氣盛則夢歌樂、身體重不舉,腎氣盛則夢腰脊兩解不屬"。
唐代孫思邈在《千金方》中進一步總結:"多夢火者,心有熱;多夢水者,腎有溼;多夢食者,脾胃弱",將夢境與臟腑狀態直接關聯。明代《醫學入門》也提到:"無病而夢,神之遊也;有病而夢,病之兆也"。
這些智慧揭示:夢境可作爲身體的"預警信號"。雖然不能僅憑夢境診斷疾病,但長期重複的特定夢境(如頻繁夢到窒息)確實值得關注身體健康。這種"觀夢知體"的理念,體現了古人整體觀的健康智慧。